①静态测试时室内的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②对于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非单向流要不少于30min后开始;③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视仪器本身特点、使用频率、使用环境等决定;④每个采样点可按所计算确定的**小采样量采样空气。但一般根据所使用的粒子计数器的采样量及时间设定通常实际采样都可能高于**小采样量。⑤测定时,进入洁净室的人员要穿洁净服有风淋室要经过风淋室,在室内尽量处于下风处并静止少动。洁净室检测时需特别注意对生物安全柜等特殊设备的检测。安徽实验室检测认真负责
3.压差检测:洁净室与外界环境的压差是保持洁净室内洁净度的重要因素。压差检测通过对洁净室各区域的压差进行测量,确保洁净室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压差符合规定要求,从而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洁净室。4.气流速度检测:洁净室内的气流速度对于维持洁净度至关重要。气流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尘埃粒子飞扬,而气流速度过慢则可能导致尘埃粒子沉积。因此,气流速度检测是评估洁净室气流组织情况的重要手段。5.表面洁净度检测:洁净室内的各种表面,如墙壁、地面、设备外壳等,也是尘埃粒子容易沉积的地方。表面洁净度检测通过对这些表面的尘埃粒子数量进行检测,评估洁净室内部表面的洁净情况。湖北洁净工作台检测规范性强当产品要求洁净度为100级时,选用层流流型;当产品要求洁净度为1000~100000级时,选用乱流流型。
空气洁净度:这是洁净车间环境检测的**指标,通常通过检测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来评估。不同洁净等级的车间对尘埃粒子的限制不同,如洁净度等级为100级的车间对大于等于5μm的尘粒有严格的计数要求。微生物指标:包括浮游菌、沉降菌等微生物的数量。这些微生物可能对产品质量和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温度与湿度:洁净车间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通常,生产工艺对温度和湿度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室温度应为18~26℃,相对湿度应为45~65%。
温湿度计测量温湿度:电子温湿度计因其方便、可靠、便于距离测量,在洁净室检测、监测中使用。常见的有电容式和电阻式传感器,辅以相应电学仪器,即可测定空气的相对湿度。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常见的有氧化镍金属氧化物烧结而成的多孔状陶瓷体,或高氯酸锂—聚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它们都是利用了在不同湿空气中,由于吸湿量变化而引起的电阻值变化原理制成的湿度传感器。氧化镍陶瓷湿度传感器因其使用寿命长,工作稳定性好,使用较普遍。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基本上是一个电容器,在高分子薄膜上的电极是很薄的金属微孔蒸发膜,水分子可以通过两端的电极被高分子薄膜吸附或释放,随着水分子的吸附与释放,高分子薄膜的介电系数将发生相应变化。因为介电系数随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只要测定其电容值即可得到被测空气的相对湿度。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洁净室检测数据的管理效率。
压差检测要求:(1)静压差的测定要求在洁净区内的所有门全部关闭情况下进行。(2)在洁净平面上应从洁净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进行,一直检测到直通室外的房间。(3)测管口设在室内没有气流影响的任何地方均可,测管口面与气流流线平行。(4)所测量记录的数据应精确到1.0Pa。压差检测步骤:(1)先关闭所有的门。(2)用微差压计测量各洁净室之间、洁净室走廊之间、走廊与外界之间的压差。(3)记录所有数据。压差标准要求按照洁净室设计或工艺要求决定维持被测洁净室的正压或负压值。(1)不同级别的洁净室或洁净区与非洁净室(区)之间的静压差,应不小于5Pa。(2)洁净室(区)与室外的静压差,不应小于10Pa。(3)对于空气洁净度等级严于5级(100级)的单向流洁净室在开门时,门内0.6m处的室内工作面含尘浓度应不大于相应级别的含尘浓度限值。(4)若达不到以上标准的要求,应重新调整新风量、排风量、至合格为止。对洁净室的送风必须是有很高洁净度的空气。安徽消毒液净化车间环境检测规范性强
不同等级的洁净室、洁净室与非洁净室或洁净室与室外之间均应保持一定的正压值。安徽实验室检测认真负责
五、洁净室检测的应用1.医药行业:医药制造需要在无菌环境下完成,因此需要设立无菌车间(即“百级”车间)。该车间内所有通风系统均需符合GMP规范,并经常性地受到监管机构审核。2.电子行业:由于微型芯片制造需要极为干燥无尘且高温高压条件下完成,在微电子制造厂中必须建立超纯水站(UPW)以及超纯氮气站(NG)等设施来满足生产需要。3.航天航空行业:航天器发射前需要进入“百万级”或“十万级”无菌车间进行组装与测试。这些车间具有完成**终装配所需条件(如真空环境),并能够有效防止外界杂质进入舱体内部。安徽实验室检测认真负责
B.2.1.2计数效率测量U描述符所用体系的计数效率应落在图B.1的阴影之内[1]。该阴影区为性能达标区,其中心对应的选定粒径超微粒子的计数效率为50%,粒径示为U。超微粒径U的允差为土10%,见图B.1中的1.1U和0.9U。这一计数效率允差的规定,是基于对扩散元件透过率的计算,该扩散元件对粒径大于选定超微粒径10%的粒子的透过率不低于40%,对粒径小于选定超微粒径10%的粒子的透过率不高于60%。若离散粒子计数器(DPC)或凝聚核计数器(CNC)的计数效率曲线落在图B.1阴影区之外的右侧,则不能用其测量或验证U描述符。若曲线落在阴影区之外的左侧,则可使用B.2.1.3介绍的粒径限制器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