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纶与丙纶 (PP),腈纶学名聚丙烯腈纤维,近火软化熔缩,着火后冒黑烟,火焰呈白色,离火焰后迅速燃烧,散发出火烧肉的辛酸气味,烧后灰烬为不规则黑色硬块,手捻易碎。丙纶学名聚丙烯纤维,近火焰即熔缩,易燃,离火燃烧缓慢并冒黑烟,火焰上端黄色,下端蓝色,散发出石油味,烧后灰烬为硬圆浅黄褐色颗粒,手捻易碎。维纶与氯纶,维纶学名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不易点燃,近焰熔融收缩,燃烧时顶端有一点火焰,待纤维都融成胶状火焰变大,有浓黑烟,散发苦香气味,燃烧后剩下黑色小珠状颗粒,可用手指压碎。氯纶学名聚氯乙烯纤维,难燃烧,离火即熄,火焰呈黄色,下端绿色白烟,散发刺激性刺鼻辛辣酸味,燃烧后灰烬为黑褐色不规则硬块,手指不易捻碎。一些特殊场合如婚礼、晚宴等也会使用华丽款式的机织松紧带来点缀服装,增加气质感。江苏彩色机织松紧带定制
针织,70年代,针织经编、纬编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织带。1973年,试制成功针织尼龙宽紧带。1982年,开始引进意大利钩编机,工艺先进,生产品种广,特别适应薄型装饰类带织物,如花边、松紧带、窗纱、装饰带等。基本工艺流程为:漂染一络筒一织造-整烫一包装。目前全国织带企业很多,各地都有很多织带工厂,贸易商,其中较为集中的几个地方是广州,东莞,泉州,义乌,温州等这几个地方,由于各地地方优势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广州由于有轻纺城全国各地织带厂家集中,档次参差不齐,泉州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档,部分有高级织带,义乌由于原材料,人工优势偏中低档一些。江苏波浪机织松紧带供应使用机织松紧带可以让服装更加贴合身体曲线,展现出更好的穿着效果。
70年代,由于带子连续染色整烫机的推广,有色带子的加工,由先染后织的传统工艺,发展到先织后染,先织后漂,整烫后处理连续化,织带技术进入机械化大生产的行列。80年代初,行业引进瑞士、意大利、联邦德国高速无梭织带机,整烫联合机,包缠线机,整经机等,织带技术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织带工艺技术的进步,带来产品的升级换代。1979年,国内头一代SD9-9型橡胶锭带试产成功,使橡胶锭带产品结束依赖进口的历史。1980年,又研制出SD-81A、B型橡胶锭带,具有软、轻、薄、牢、伸长小、冲击力小,接头短而平整的特点。1990年初,为桑塔纳轿车配套用的汽车安全带试制成功。又经两年多时间开展调研、组织试制,产品质量达到QC49-92和TL-VW470标准。
编织(锭织),纱线经络筒、卷纬形成纬线管后,插在编织机的固定齿座上,纬纱管沿8字形轨道回转移动,以牵引纱线相互交叉编织。通常锭数为偶数,织成带子为管状,锭数为奇数,织成的带子为扁片状。锭织工艺旧中国就开始应用,锭数因设备不同,一般为9~100锭不等,编织的基本工艺流程为:漂染—卷纬—织造—落机开剪—包装。1960年开始,对编织机进行多次技术革新,主要有桃板直径放大,安装断橡筋自动停车装置,铁锭改为尼龙锭子。这些设备上的改进,使车速提高到160~190转/分,看台率增加一倍,产品质量大为提高。机织松紧带是一种常见的服装辅料,可以用于裤子、裙子、上衣等服装的设计。
织带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普遍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30年代,织带都是手工作坊生产,原料为棉线、麻线。新中国成立后,织带用原料逐渐发展到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等,形成机织、编结、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织物结构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和联合组织。切割则需要配合出产量和生产的要求,避免浪费。镭射标记是织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要保证镭射标记的图案和文字质量,并严格按照客户要求操作。在裁剪服装时,可以根据需要在腰部、袖口等位置添加机织松紧带,提升整体设计感。江苏勾边机织松紧带产地货源
对于运动服来说,弹性好的机织松紧带能够更好地保护关节并提高运动时的舒适度。江苏彩色机织松紧带定制
其它产生色差的因素就生产管理而言,影响涤纶织带染色左中右色差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坯带半成品质量织物组织结构、经纬密度、整经张力及厚薄等诸多差异都会造成染色的色差。由于织机和染色机生产效率的差异,造成不同织机所生产的坯带在同一染机染色,甚至不同批次的织带在同一染机中染色时,出现色差。为了将坯带质量差异对染色的色差的影响降到较低,要求织造和染色必须协调、统筹生产计划,同时做好坯带的库存管理,尽量做到“先进先出”。江苏彩色机织松紧带定制